徒手治療,痠痛新剋星?                [員林-禾沐物理治療所]

from:  康健雜誌208

筋膜鬆動術、關節矯正術,坊間不少物理治療所提供自費徒手治療,到底都在做什麼?

王先生3個月前,因打球拉傷右肩,休息幾天後發現疼痛似乎沒有好轉。但幾次治療後,手臂的活動還是不大順暢,只要聳肩或抬高手臂,仍會感到疼痛。在朋友推薦下,王先生陸續看了幾家復健科、中醫與國術館,但不見改善,醫師的說法也不盡相同。有網友建議他試試自費的「徒手治療」,但做一次就要將近1000,讓他有些遲疑。

台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主任曹昭懿說,徒手治療其實是物理治療中常見的手法,健保也有給付,民眾之所以對徒手治療較陌生,主要是因施作時間長、健保目前的支付價格卻很低,在成本考量下,醫院、診所多半較少使用。「只要治療師以雙手引導操作,幫助矯正並改善病患肌肉骨骼系統的功能,都算一種徒手治療,」曹昭懿說。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進一步解釋,徒手治療手法很多,名稱也不大一樣,但目的都是用來改善關節錯位或肌肉、筋膜、肌腱等軟組織沾黏、僵硬等衍生的問題。

適合用來改善軟組織沾黏或脊椎錯位

最常見運用徒手治療的是因提重物、外傷導致的五十肩。簡文仁說,五十肩患者關節攣縮、沾黏,關節活動力受限,儀器治療只能加強血液循環,無法將糾結的組織散開。因此,治療師通常會指導患者做些抬手運動,打開關節活動的角度。但要是患者沾黏情況嚴重或怕痛,就得靠治療師被動地運動,並以手部技法將沾黏的組織逐漸按鬆、推開來。

此外,像是外傷、燒燙傷,或剛接受關節韌帶重建手術、肌腱修補的患者,因新生的疤痕組織容易沾黏周圍的健康組織,復健時也會以特定的放鬆手法或輔以撥筋板等工具將可能沾黏的組織撥開,使組織平整、不易因缺氧引發後續的疼痛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鄉民問為何看骨科只會叫你吃止痛藥?骨科醫師的回文點出台灣醫療真相了!    [員林-禾沐物理治療所] 

當有痠麻的症狀時沒有找適當的專業人士處理或轉介..........

如果只是一直的吃健保的廉價治標不治本只會暫時性的止痛往後還是會持續的發作及惡化

腎最後也會受不了             [員林-康鉅徒手保健]

看了骨科鄉民醫師這篇文以後,
真的覺得,台灣的健保怎麼可以這麼........
廢啊?
說實話健保費調很低,當然是希望沒錢的人也可以有能力去診所看病,
但是健保費這麼低,直接打擊一堆藥廠,
導致高效能高成本售價的藥,根本就沒有廠商願意賤價賠售賣到台灣啊!
難怪台灣人只能吃一堆低效能的廢物藥品,
難怪感冒看醫生怎麼都要看兩三次還不一定會好,
看這篇文根本秒懂。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
原文連結

作者 MicroGG (美少女骨科秘書長)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台灣骨科只會叫你吃止痛藥的八卦
時間 Mon Feb  1 12:17:11 2016

引述《原問卦作者》之銘言:
: 真的對西醫骨科滿失望的
: 永遠都是X光 止痛 消炎 頂多再補個塗得或貼的


幹,拎杯骨科啦

現在出來大家都一直叫我含,阿就真的含不到咩

那我還自己出來給人家噓幹麻

等下下午診號碼有點多,我先簡單回一下

你的問題,我大概知道癥結點在哪裡

止痛  消炎  肌肉鬆弛劑

原則上治療肌肉 & 軟組織傷害,不出這三樣

以骨科教科書來說,也是這樣教

以我常開的為例

Acetaminophen 台廠止痛藥  一顆健保0.61  一天吃三次

Diclofenac    消炎藥      一顆健保1.xx  一天吃三次

Solaxin       肌肉鬆弛劑  一顆健保1.xx  一天吃三次

拎杯不想說健保點值了,讓你一點算一元吧


0.61元,是醫院每開()一顆Acetaminophen給患者,可以跟健保局請領的價格
---
醫院跟藥廠買藥的時候,一定不用買到0.61

高估打八折算成本,醫院跟藥廠買藥一顆0.48
---
藥廠也要賺,所以又高估打八折算成本,這顆藥成本是0.38


估計材料成本 0.38 元 的Acetaminophen讓你一天吃三次,剛好 1


幹,1元的藥可以治病,我他媽表演自含懶叫,真心不騙
 


我之前文章有說過

當你拿了一堆台廠爛藥回去吃,然後症狀都沒有改善


複診的時候跟醫師抱怨


其實醫師也不會覺得很意外

但既然診察費都收了,嘴巴上還是要安慰你就是了


全民健保最重要的任務


就是要製造一個大家都有藥吃,生病都有得治療的景象

----------------------------


我補充一下為什麼我把0.61記得這麼清楚好了

我之前被核刪了Acetaminophen (台廠普拿疼)

他們認為我不該多開這個藥給病人吃,說我浪費

我給健保局的申覆寫說


" 這種一顆0.61點的台廠爛藥,我還不敢開給我媽吃 "

" 開給病人吃已是盡力替貴署省錢,敬請委員同意給付 "

這麼動之以情連老母都請出來了

如果申覆有過,我再告訴大家
-----------------------------

鄉民推: 啊,這樣看病是不是都要說表示願意自費買好一點的藥啊?

沒有進藥,你買不到。

有人以為我講藥這麼便宜這麼爛,是為了病人自費買藥

沒有,根本就沒有醫院有進貨原廠普拿疼

你願意自費也買不到


Clarinase,過敏性鼻炎原廠神藥,一錠可坦24小時

廠商退出,完全不做台灣市場生意

你要中文包裝的,要去香港新加坡
 

From:  http://www.wetalk.tw/thread-44169-1-1.html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類固醇不應該是疼痛治療的第一選擇            

當我們身體有疼痛問題去醫院求診,醫生很常幫我們打針。一般人往往對打針有兩極化的反應:沒有時間生病,或者是性急的人,會希望可以趕快打針,因為「打針最快!」打完就好了。也有些人一聽到打針就非常害怕,除了怕痛,也會害怕「是不是打類固醇?」擔心打針只能治標,擔心會帶來嚴重的後遺症。

打類固醇好嗎?


類固醇又稱「腎上腺皮質素」,是人體正常情況下的就會分泌的賀爾蒙,用來控制身體養分的代謝平衡,影響免疫系統。類固醇藥物,不管是口服或是注射,可以抑制發炎反應和調節身體免疫系統,只要使用得當,「用對時機、用對位置、用對次數」,不但效果顯著,也不會產生明顯的副作用。但如果「用錯時機、用錯位置、用錯次數」,確實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類固醇的注射,對身體也可能會有載舟和覆舟的結果。

 

類固醇的載舟效果:

 

1.      解燃眉之急之效:急性發炎(例如肩膀的鈣化性肌腱炎)常出現很明顯的紅、腫、熱、痛,或是關節水腫(例如膝蓋的滑囊炎)腫脹到走路都出問題,或是關節沾黏(例如五十肩)導致晚上睡覺時被痛醒。這時候打針的主要目的就是止痛消炎,迅速減緩疼痛,讓病人可以好好休息。

 

2.      收畫龍點睛之效:經過一段時間很有耐性的治療已經開始慢慢好轉,原本大片疼痛的部位慢慢縮小到只剩下一小點,但剩下來的卻一直停在那兒沒有好轉。例如肌筋膜疼痛症導致一大片上背部都在痛,慢慢好到只剩下脊椎上小韌帶的發炎,脖子轉動時還是會卡會痛,造成很大的困擾。這時候如果直接注射類固醇在受傷的韌帶上,就有可能就疼痛全消。

 

3.      達推波助瀾之效:很多足底筋膜炎的病人都知道,腳跟痛可能無法治本,只要可以比較不痛就好了,但因為工作因素無法好好休息,即使乖乖去做復健的效果也不盡理想。這時後在病灶處直接注射類固醇,可以加快受傷部位發炎物質的清除,可以讓病情的恢復程度從原本的四、五成忽然跳到八、九成,有效提高治癒的機會。

 

類固醇的覆舟效果:

 

1.      有摧枯拉朽之效:剛打完類固醇後,肌腱會脆弱、肌肉耐受性降低。在同一部位反覆施打類固醇,也可能會造成骨骼骨質密度的流失、還有肌肉及軟組織的萎縮。如果打類固醇的時機、位置、劑量不對,只要有一個意外再發生,或是身體過度勞動,就很有可能發生肌腱斷裂或是骨折。所以施打類固醇後,我一定會再三叮嚀病人: 「打完針會比較不痛,只是代表發炎狀況減輕,但並不是代表傷已經好了。剛打完針組織可能會更脆弱,這時候反而要更小心,所以務必在二周內不要劇烈或長時間運動。」


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後遺症,建議類固醇注射在半年之內於同一個部位不要施打超過三次,而且每次要間隔一個月以上。還有些情況並不適合類固醇注射治療,像是注射部位皮膚有細菌感染,或是關節內有細菌性關節炎、關節本身不穩定、換過人工關節等。有罹患菌血症、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本身有凝血問題的病人,也不適合用類固醇注射來消炎止痛。另外,類固醇注射不應該是疼痛時治療的第一個選擇!國外的醫學報導建議,應該在適度休息並接受口服藥物、復健、使用輔具等保守治療無效之後,才考慮局部注射類固醇千萬不要因為求快而造成濫用

如果你對類固醇注射心有疑慮,甚至排斥打針,你可以直接和醫師講明,一點都不需要覺得不好意思,畢竟被打針的是你而不是醫師。還有很多治療的方法可以幫你治好疼痛問題,打針不是唯一選擇。

越是慢性的疼痛,其原因越是多元,越要找出致病的種種因素才有機會根本復原。專業復健科醫師可以為你做完整的評估,找出致病的因子,同時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來解除你身體的疼痛。即使要使用類固醇注射也會謹慎施行,可以利用超音波導引確實打在病灶部位,不會破壞週邊組織;更會幫你好好把關,把類固醇注射「用對時機、用對位置、用對次數」,不僅要對症下藥,更要把後遺症降到最低。

 

 

 

from:  林頌凱醫師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膝蓋疼痛病因多  不見得退化性關節炎

 

膝蓋疼痛病因多 不見得退化性關節炎.jpg 

 

常常聽到病患抱怨:「我的膝蓋痠痛,上樓梯時,覺得膝蓋沒力,下樓梯時,膝蓋更痛,蹲下去就起不來。」醫師通常會回答:「膝蓋痛?先去照X光。」

廣告

等到醫師看完X光後又說:「膝蓋輕微退化有一點骨刺,先吃消炎止痛藥,開始吃葡萄糖胺,或是注射玻尿酸治療。平常要多做膝關節抬腿運動,不然關節一直退化,以後就要換人工關節了。」

在台灣50-60歲的中、老年人高達3成有退化性關節炎,膝蓋痛十分常見,按照前述治療方式,大部分疼痛也都可以改善。但是對許多30-40歲的青壯年人來說,前述的治療方法不一定奏效,很多人的膝關節可能有輕微的退化,但有些根本就沒退化。

值得注意的是,造成膝蓋疼痛的病因很多,不能完全歸因於退化性關節炎。

常見原因依照疼痛位置介紹如下:

髕骨軟骨軟化症

膝蓋前側疼痛,在上下樓梯時更明顯,因為結構因素、外傷,或是肌肉韌帶不平衡,導致髕骨移位,軟骨磨損發炎。

膝關節皺襞症候群

膝關節內側疼痛,關節活動時可感覺到「喀啦」聲,發炎時會疼痛積水。由於膝關節內側滑膜皺襞因劇烈運動、創傷、發炎等,導致異常增生肥厚而引起關節疼痛。

鵝掌肌腱炎

疼痛位在膝蓋內側小腿骨上方。鵝掌肌腱功能是走路時防止小腿骨往外旋轉,因此過度的行走、慢跑或下坡都可能引起鵝掌肌腱炎。

髂脛束症候群

膝蓋外側疼痛,嚴重時大腿外側也會疼痛。因為髂脛束在股骨外上髁上過度滑動,或是髂脛束過於緊繃,造成髂脛束發炎疼痛。

髕骨肌腱炎

膝蓋前下方疼痛,也就是疼痛位置在髕骨的下緣,由於髕骨肌腱過度使用超過負荷造成。常發生在運動員跑跳訓練後,又稱為「跳躍膝」。

膝關節疼痛原因有很多,「退化」不能解釋一切,其他如類風濕關節炎、半月軟骨破裂、韌帶斷裂,痛風等都有可能,民眾有膝關節病痛,一定要諮詢專業仔細鑑別診斷,才能對症治療。

 

 

 

from:彰化醫院醫師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扁平足要「治療」?先觀察切勿太緊張

扁平足  

「扁平足」台語俗稱「鴨母蹄」,是指舟狀骨向下移位,造成內側足弓塌陷,在站立時,內側足弓消失,後足部也會呈現「外翻」的現象。

 

正常足弓使足部在走路時,能有效吸收震盪力,減低對身體的撞擊。2歲以前的幼兒,腳底脂肪多,韌帶又鬆弛,足弓並不明顯。2-8歲之間,隨著肌肉力量慢慢成熟,足窩開始形成所謂的「足弓」。扁平足的小朋友可見足弓塌陷、腳跟外翻、平衡感較差,走路時容易跌倒、容易腳痛需要休息

 

扁平足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因素如:跗骨黏合、韌帶鬆弛、家族遺傳;也有後天性因素:身體過重、小孩太早穿鞋、缺乏運動,足部肌肉力量不足,不能維持足弓的形狀。大部份的扁平足在站立時,內側足弓塌陷,而懸空不負重時,足弓又會重現,屬於「柔軟性扁平足」;有些腳本身先天結構異常或神經肌肉病變,不管站立或懸空都是扁平,屬於「堅硬性扁平足」。

 

◎扁平足治療原則:

 

●2歲以前觀察即可,大多數生理性扁平足會自然恢復。

 

●2-8歲:正值足弓發育時期,可使用矯正鞋,誘導足弓發育

 

●8歲以上:此時足踝關節已無矯正空間,可使用鞋墊支撐足弓,防止足踝外翻

 

極少數扁平足的小朋友才需要外科手術,大多在骨骼生長成熟前施行手術治療。扁平足在青春期之後會漸漸發生前足蹠痛、後脛肌肌腱炎、足底筋膜炎等問題。

 

扁平足的處理切勿過度緊張,平時多觀察注意,並非所有兒童扁平足都需「治療」。

 

發現小朋友足部出現異常,建議先觀察一段時間,多玩籃球、跳繩等運用腳尖站立的運動,鍛鍊腳部肌肉、肌腱及韌帶,或企鵝行走用腳跟走路,誘發足弓的形成

如果仍無改善,再找尋專業評估,決定是否需要量腳訂製硬式鞋墊、搭配足踝肌力訓練,追蹤其足部發展,應能改善兒童扁平足的問題。

 

 

 

 

from: 自由,陳醫師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十字韌帶損傷要開刀嗎?

11  

一位四十幾歲的先生,因為接受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來復健,經過問診後才發現,他的十字韌帶已斷了十幾年了,這期間完全沒有疼痛或關節角度受限的症狀,日常生活也都沒問題,但是,他因為害怕如果不重建韌帶,以後會比較容易得到退化性膝關節炎,所以就選擇開刀重建韌帶。

另一個例子,是一位35歲的先生,年輕的時候因為打籃球有嚴重扭傷過膝蓋,經過好幾個月才完全康復,後來日常生活也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但是,最近他開始恢復運動,上了好幾次的高強度運動課程,發現自己的膝蓋有點不舒服,經過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他的前十字韌帶原本就有撕裂的現象,經過詳細的檢查、討論跟分析後,他決定先好好進行膝蓋的復健訓練。

上述兩個案例都是前十字韌帶損傷,但是,處理的方法卻有很大的不同,這兩種方式到底哪一個比較好呢?前十字韌帶損傷就一定要接受重建手術嗎?沒有接受重建手術膝關節會退化得比較快嗎?

在美國每年至少有二十萬人接受前十字韌帶的重建手術,但是卻缺乏足夠的證據證明重建手術比復健訓練的效果好,因此在2010年有一篇大型的研究,蒐集了121個年齡從1835歲,日常生活活動力活躍的前十字韌帶損傷者,排除同時合併嚴重的膝蓋軟骨損傷以及內外側副韌帶斷裂者,剩下的受試者隨機分配到兩組,一組在受傷後立即接受重建手術,然後再進行復健訓練;另一組則先進行復健訓練,如果後續發現復健失敗,則再進行手術,此研究以疼痛症狀、膝蓋相關的生活品質、運動能力的恢復程度,和日常生活的恢復程度當作測量比較的指標,結果居然發現立即進行手術重建的效果並不會比進行復健訓練的效果好,這個研究持續追蹤了兩年,結果仍然相同。

另外,很多人關心的是,「不開刀會不會提早形成退化性關節炎?」其實在這個研究後續還追蹤了這些受試者總共五年之久,並且還比較了後續的半月板手術的比率,以及X光片上是否出現退化性膝關節的表現,研究發現即使五年之後,兩組間除了疼痛、運動能力及生活品質這些指標沒有顯著差異外,接受後續半月板手術比率或膝關節退化程度也沒有差別。更重要的是,先接受復健訓練的那一組中,只有一半的人最後需要接受重建手術

經由以上兩篇研究結果可發現,超過五成以上的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其實都是不需要的,除非是合併嚴重的膝蓋內外側副韌帶斷裂,或膝關節軟骨嚴重破損,否則,急性期的前十字韌帶損傷還是應該先以復健治療及訓練為第一優先,若復健失敗才考慮韌帶重建手術

參考資料:
1."A Randomized Trial of Treatment for Acut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s"N Engl J Med 2010; 363:331-342
2."Treatment for acut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 five year outcome of randomised trial" BMJ 2013;346:f232

 

from:醫師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關節炎 不一定要花大錢

prp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簡稱PRP)雖是新式療法,但不少民眾躍躍欲試。PRP療法雖優點不少,但並非各種病症都適用,醫師指出,PRP療法僅證實對早期關節炎慢性肌腱炎有效,建議先選擇玻尿酸、葡萄糖注射便宜的治療方式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任謝霖芬表示,在廣告強力放送與名人加持下,曾有患有五十肩的病患聽聞PRP注射效果奇佳,堅持要使用,最後仍是花大錢卻見不到成效

謝霖芬建議,肩頸疼痛可先復建,或採較便宜的方式治療,例如一針千元左右的玻尿酸,或健保有給付的皮質類固醇等,若成效不佳,再與醫師討論是否採用PRP或者傳統手術進行治療。

林口長庚外傷骨科主任、運動醫學會理事長葉文凌表示,PRP對於銀髮族的早期關節炎與慢性肌腱炎確有療效,但價格甚高;若是注射玻尿酸、葡萄糖的增生療法,也有類似療效,其原理是重新啟動身體的發炎反應,進而自己製造新的生長因子,療效雖比PRP略差,但價格便宜一大截,不一定要花大錢嘗試PRP。

 

 

 

 

from: 聯合報,http://opusmedicalcenter.com/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慢跑小心「喀拉腿」

喜愛慢跑的民眾要注意腿部健康。台大醫院北護分院收治一名病患,因病患平常有慢跑習慣,但大腿外側常疼痛且彎曲伸直時有「喀拉」異常聲響,經超音波診療後確認是「彈響髖」(俗稱喀拉腿)。

喀拉腿  

患「喀拉腿」的原因是腿部組織間不正常的摩擦。(台大北護分院提供)

 

負責診治的復健部醫師張凱閔表示,「彈響髖」不容易確診,但透過高解析度超音波就能呈現彈響發生時骨骼肌肉相對位置的影像,並利用增生療法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水,增進肌腱病變部位的新陳代謝,並加上超音波導引下水解離術,就能改善不正常摩擦;這項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Pain Medicine》。

醫療部主任、復健科醫師韓德生指出,長距離跑者患「喀拉腿」,主因是運動前沒有徹底做伸展運動,導致髂脛束增厚,與附近構造產生異常摩擦,才會喀拉作響,建議跑前務必要做好熱身、伸展運動

 

 

 

 

from 自由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步護膝 遠離慢性病

600_250   

膝關節是人體下肢主要負重的關節,所以退化性關節炎及軟組織磨損是常見的病變。而膝關節的穩定性是由腰椎神經支配控制,加上膝蓋周圍主動肌肉收縮和關節周邊韌帶被動保護。

一般人常會採取不當的姿勢,而過度使用膝蓋。例如常以跪姿打掃地板、或站立煮菜,甚至爬山等,且像掃街拜票過度行走,都是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以及肌肉過度的使用而老損,使膝關節提早退化,產生行走不穩定及無法走久等狀況。

行走時,關節會發出咔咔的聲響。時間一久,不只無法長時間行走,也造成體能下降,如此一來,將間接導致「三高」慢性病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逐漸累積。但如果本身已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問題,會增加如中風、洗腎等併發症的風險。

在這樣惡性循環之下,終至全身機能的衰退。可見得從一個膝關節退化,稍微不慎,將會演變成其他問題的產生,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可輕忽。

◎針對膝關節保健觀念,在此提供下列「五保」建議,讓大家簡單又成功「護膝」大作戰。

●保重:保持正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不超過25,但也不可以低於20。(BMI的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保溫:秋冬季節外出或是曾患有膝關節受傷病史,參與較激烈活動時,需要加上護膝,以加強穩定性。

●保力:強化四頭肌及臀肌肌力,如半蹲60度,或是在床上做抬臀運動(呈水平即可),維持15秒,一次6回,加強肌肉力量,以減少關節的磨損。

●保軟:每天例行伸展大腿後側肌肉及大腿外側肌肉,如站姿下,雙腳交叉,執行身體側彎動作。

●保穩:跌倒會加速膝關節退化,所以每天單腳站立30秒,一次6回,可增加站立平衡及協調動作功能。

膝關節保健需要多管齊下,不可偏廢,唯有正確的觀念,隨時加強肌力,也可以適當補充保健食品,並且減少跌倒的風險,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參考資料:振興醫院,自由時報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骨歪了!孩子脊椎側彎要開刀嗎?

「醫師,我的小孩走起路來,肩膀一高一低,是否是脊椎側彎?需要開刀嗎?」在骨科門診經常碰到心焦的父母提出類似的問題,有的父母卻未經醫師診斷,擅自帶孩子到坊間找推拿師處理,企圖「矯正」軀體外觀高低差的狀況,結果反而延誤黃金治療,一旦青少年骨骼快速惡化,徒增治療難度。

12 

長期側背書包、站立時採三七步,會讓身體長期受力不均,容易加重脊椎側彎問題。

 

脊椎側彎的成因可分成三大類,包括先天性基因突變、腦性麻痺等神經疾患所造成的續發性與特發性,骨科門診發現,特發性脊椎側彎好發於1020歲的青少年,多為後發性(特發性)脊椎側彎,而且經臨床統計,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約為9:1,此疾病迄今找不出原因,與遺傳基因或後天姿勢均無關,一般從10歲開始側彎逐漸明顯。

 

青少年特發性脊椎側彎 發病率女比男9:1

 

 骨科醫師表示,在門診中,111歲少女,在學校健康檢查時發現背部外形不對稱,經骨科理學檢查顯示兩側肩部高低不一,且單側肩胛骨突出,骨盆亦有歪斜現象。透過亞當氏前彎檢查(Adam’s bending test)發現明顯軀體高低不對稱,影像檢查顯示有28度的脊椎側彎,診斷為『青少年特發性脊椎側彎』。

Adam’s bending test  

亞當氏前彎檢查(Adam’s bending test)

 

什麼原因容易造成特發性脊椎側彎?雖然造成特發性脊椎側彎的原因沒有定論,但若長期側背書包、站立時採三七步,或坐椅子時兩腳交叉翹腳時,會讓身體長期受力不均,容易加重脊椎側彎問題。

 

判斷患有脊椎側彎 正面呈「C」或「S」型彎曲

 

如何判斷患有脊椎側彎?正常脊椎從正面看應呈直線,若正面呈「C」或「S」型彎曲,就是脊椎側彎。脊椎側彎的盛行率約每千人有2人,從輕到重度,分別建議採取保守治療或開刀治療,脊椎側彎依照度數,在診斷上可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

 

1.輕度(10-20):採取運動、物理復健方式治療即可。

 

2.中度(20-40):必須搭配背架矯正,須把握20歲骨骼定型前的矯正期

 

3.重度(超過40):恐會壓迫心肺腸胃等內部器官,須手術矯正。

 

其實,並非所有脊椎側彎都需要開刀,以這1名少女為例,只需要穿戴特製背架矯正治療即可,患者遵照醫囑規律至門診複診追蹤角度變化,經一年半追蹤,目前側彎已經改善到16度,回復正常生活。

 

及早診斷脊椎側彎 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在此提醒,20歲以下的重度患者,可考慮手術,但是仍然需要找專業醫師評估,如果為60歲以上,則可能屬於另一種退化性脊椎側彎,與年齡、姿勢不良、缺乏運動,以及經常搬重物有關。成年特發性脊椎側彎患者若以手術矯正,神經受損傷機率會比青少年高出近1成,建議採取保守治療。脊椎側彎愈早診斷愈好,千萬不要拖到18歲以後骨骼進入成熟期,才想到要治療,會增加手術困難度與影響治療效果。

 

雖然,肩膀高低不一並不等於脊椎側彎,穿長褲如果褲管一高一低,也未必等於脊椎側彎;但是,當有任何懷疑可能罹患脊椎側彎時,透過亞當氏前彎檢查與影像檢查,即可揪出病灶,並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早日治療,以免彎曲角度隨時間變大,造成治療的困難。

 

 

 

from: top1health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