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膝關節傷害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游泳是很好不傷關節的運動      [員林-禾沐物理治療所]

上一篇文章提到盡量避免蹲下的動作,可藉由鍛煉腿肌如騎單車、游泳等運動來強化腿肌,有助減輕膝關節負擔,減少關節壓力。

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承受重量愈多,軟骨磨損的機率也愈大,肌腱也容易受傷,膝關節退化較快。

根據統計,躺下來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零,站起來和走路是體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階梯是34倍,跑步是4倍,打球和上籃是6倍,蹲和跪是8。試想一下,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上一格階梯,膝蓋就要承受240公斤,如果是蹲跪,則要承受到480公斤之多。 
     所以走路、室內腳踏車、游泳、水中運動,多元組合,是保養膝蓋最好的方式。

以下是游泳用到的肌肉

 

 

 

 

From: 康健雜誌98期,apple,《鍾佩珍復健教室》,原水文化出版

http://www.arenawaterinstinct.com/wp-content/uploads/2016/10/freestyle_muscles_FB.gif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工關節登錄 免二度動刀   [員林-禾沐物理治療所]

我率亞洲之先推新制 病患可查院所置換成效      

 

人工膝關節。

中央健保署開亞洲先例於今年推行「人工關節登錄制度」,鼓勵醫療院所將膝關節置換術等七項手術的植入物,及患者身高、體重等資料上傳該署,院所每傳一筆可獲獎勵五元;該署指此制可望改善置換關節品質,預計明年將患者二度進行關節置換紀錄公開上網,讓民眾知道哪些院所換的關節用較久,當成就醫參考,避免一換再換,最後真的不良於行。

健保署昨邀秀傳醫院副總裁、骨科醫師古鳴洲說明人工關節登錄制。現逾二十國實施此制,如英國實施十年,擁有全球最大人工關節登錄資料庫,因資料豐富,得以在二一一年向全球發布某廠產品有風險的警訊,使不少人免於二次手術之苦。 

屢次置換恐殘廢

起源國瑞典則於一九七九年實施,統計推行該制後,有效使人工髖關節再置換率由一成七降到百分之七。據健保署資料,全膝關節、全髖關節、部分關節等七種主要關節置換術,全台去年共進行約四萬八千例;若進行關節再置換,每次手術費用平均會比第一次多兩萬到三萬元。
        民眾不要以為人工關節「壞了再換就好」,因每次置換,醫師可能會削去部分骨骼,若一換再換,到最後可能根本沒得換,就真的會不良於行;透過登錄制,有助健保署掌握關節置換率偏高的院所或族群,並設法改善。 

 

北榮手術量居冠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目前健保給付的各項醫材中,僅人工關節採登錄制,未來擬將登錄制擴及人工水晶體等多種醫材;針對關節置換手術,該署現僅於網路提供術後感染率及再住院率的查詢,明年加入再置換率的紀錄後,資料會更完整。
健保署昨也列出今年一到六月關節手術量前十名醫院,前三名依序為北榮一千五百二十二例、林口長庚醫院一千四百零七例、台北郵政醫院六百六十五例;龍頭台大醫院收治患者雖多,但該類手術同期僅進行五百一十三例、排第七。該署指某些較小醫院因有知名骨科專家,吸引患者前往,造成手術量與大醫院並駕齊驅。 

護膝蓋避免蹲下

健保署統計七種主要關節置換術中,膝關節置換約佔五成,比率最高;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建成提醒,要保養膝關節,平常須盡量避免蹲下的動作,同時可透過騎單車等運動來強化腿肌,有助減輕膝關節負擔。 

 

 

人工膝關節置換示意圖

人體原有的膝關節因磨損而不堪使用,須先將骨頭兩端削去部分骨骼,再安裝人工膝關節。

 

膝關節保養注意事項

盡量避免蹲下,減輕膝關節負擔
上公廁盡量選坐式馬桶,尤其50歲以上女性更應注意
若因務農或有園藝等嗜好須久蹲,建議使用小板凳,坐著活動以保養關節
增加關節活動度,可仰躺著反覆抱膝,也可藉由鍛煉腿肌如騎單車、游泳等,減少關節壓力

彎曲關節同時鍛煉腿肌的動作如深蹲等,要盡量避免

 

from: apple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膝蓋疼痛病因多  不見得退化性關節炎

 

膝蓋疼痛病因多 不見得退化性關節炎.jpg 

 

常常聽到病患抱怨:「我的膝蓋痠痛,上樓梯時,覺得膝蓋沒力,下樓梯時,膝蓋更痛,蹲下去就起不來。」醫師通常會回答:「膝蓋痛?先去照X光。」

廣告

等到醫師看完X光後又說:「膝蓋輕微退化有一點骨刺,先吃消炎止痛藥,開始吃葡萄糖胺,或是注射玻尿酸治療。平常要多做膝關節抬腿運動,不然關節一直退化,以後就要換人工關節了。」

在台灣50-60歲的中、老年人高達3成有退化性關節炎,膝蓋痛十分常見,按照前述治療方式,大部分疼痛也都可以改善。但是對許多30-40歲的青壯年人來說,前述的治療方法不一定奏效,很多人的膝關節可能有輕微的退化,但有些根本就沒退化。

值得注意的是,造成膝蓋疼痛的病因很多,不能完全歸因於退化性關節炎。

常見原因依照疼痛位置介紹如下:

髕骨軟骨軟化症

膝蓋前側疼痛,在上下樓梯時更明顯,因為結構因素、外傷,或是肌肉韌帶不平衡,導致髕骨移位,軟骨磨損發炎。

膝關節皺襞症候群

膝關節內側疼痛,關節活動時可感覺到「喀啦」聲,發炎時會疼痛積水。由於膝關節內側滑膜皺襞因劇烈運動、創傷、發炎等,導致異常增生肥厚而引起關節疼痛。

鵝掌肌腱炎

疼痛位在膝蓋內側小腿骨上方。鵝掌肌腱功能是走路時防止小腿骨往外旋轉,因此過度的行走、慢跑或下坡都可能引起鵝掌肌腱炎。

髂脛束症候群

膝蓋外側疼痛,嚴重時大腿外側也會疼痛。因為髂脛束在股骨外上髁上過度滑動,或是髂脛束過於緊繃,造成髂脛束發炎疼痛。

髕骨肌腱炎

膝蓋前下方疼痛,也就是疼痛位置在髕骨的下緣,由於髕骨肌腱過度使用超過負荷造成。常發生在運動員跑跳訓練後,又稱為「跳躍膝」。

膝關節疼痛原因有很多,「退化」不能解釋一切,其他如類風濕關節炎、半月軟骨破裂、韌帶斷裂,痛風等都有可能,民眾有膝關節病痛,一定要諮詢專業仔細鑑別診斷,才能對症治療。

 

 

 

from:彰化醫院醫師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十字韌帶損傷要開刀嗎?

11  

一位四十幾歲的先生,因為接受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來復健,經過問診後才發現,他的十字韌帶已斷了十幾年了,這期間完全沒有疼痛或關節角度受限的症狀,日常生活也都沒問題,但是,他因為害怕如果不重建韌帶,以後會比較容易得到退化性膝關節炎,所以就選擇開刀重建韌帶。

另一個例子,是一位35歲的先生,年輕的時候因為打籃球有嚴重扭傷過膝蓋,經過好幾個月才完全康復,後來日常生活也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但是,最近他開始恢復運動,上了好幾次的高強度運動課程,發現自己的膝蓋有點不舒服,經過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他的前十字韌帶原本就有撕裂的現象,經過詳細的檢查、討論跟分析後,他決定先好好進行膝蓋的復健訓練。

上述兩個案例都是前十字韌帶損傷,但是,處理的方法卻有很大的不同,這兩種方式到底哪一個比較好呢?前十字韌帶損傷就一定要接受重建手術嗎?沒有接受重建手術膝關節會退化得比較快嗎?

在美國每年至少有二十萬人接受前十字韌帶的重建手術,但是卻缺乏足夠的證據證明重建手術比復健訓練的效果好,因此在2010年有一篇大型的研究,蒐集了121個年齡從1835歲,日常生活活動力活躍的前十字韌帶損傷者,排除同時合併嚴重的膝蓋軟骨損傷以及內外側副韌帶斷裂者,剩下的受試者隨機分配到兩組,一組在受傷後立即接受重建手術,然後再進行復健訓練;另一組則先進行復健訓練,如果後續發現復健失敗,則再進行手術,此研究以疼痛症狀、膝蓋相關的生活品質、運動能力的恢復程度,和日常生活的恢復程度當作測量比較的指標,結果居然發現立即進行手術重建的效果並不會比進行復健訓練的效果好,這個研究持續追蹤了兩年,結果仍然相同。

另外,很多人關心的是,「不開刀會不會提早形成退化性關節炎?」其實在這個研究後續還追蹤了這些受試者總共五年之久,並且還比較了後續的半月板手術的比率,以及X光片上是否出現退化性膝關節的表現,研究發現即使五年之後,兩組間除了疼痛、運動能力及生活品質這些指標沒有顯著差異外,接受後續半月板手術比率或膝關節退化程度也沒有差別。更重要的是,先接受復健訓練的那一組中,只有一半的人最後需要接受重建手術

經由以上兩篇研究結果可發現,超過五成以上的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其實都是不需要的,除非是合併嚴重的膝蓋內外側副韌帶斷裂,或膝關節軟骨嚴重破損,否則,急性期的前十字韌帶損傷還是應該先以復健治療及訓練為第一優先,若復健失敗才考慮韌帶重建手術

參考資料:
1."A Randomized Trial of Treatment for Acut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s"N Engl J Med 2010; 363:331-342
2."Treatment for acut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 five year outcome of randomised trial" BMJ 2013;346:f232

 

from:醫師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