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打類固醇好嗎?國家級隊醫告訴你:類固醇背後的真相        [員林-禾沐物理治療所]

當我們身體有疼痛問題去醫院求診,醫生很常幫我們打針。一般人往往對打針有兩極化的反應:沒有時間生病,或者是性急的人,會希望可以趕快打針,因為「打針最快!」打完就好了。也有些人一聽到打針就非常害怕,除了怕痛,也會害怕「是不是打類固醇?」擔心打針只能治標,擔心會帶來嚴重的後遺症。

打類固醇好嗎?

類固醇又稱「腎上腺皮質素」,是人體正常情況下的就會分泌的賀爾蒙,用來控制身體養分的代謝平衡,影響免疫系統。類固醇藥物,不管是口服或是注射,可以抑制發炎反應和調節身體免疫系統,只要使用得當,「用對時機、用對位置、用對次數」,不但效果顯著,也不會產生明顯的副作用。但如果「用錯時機、用錯位置、用錯次數」,確實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類固醇的注射,對身體也可能會有載舟和覆舟的結果。

類固醇的載舟效果:

1. 解燃眉之急之效:急性發炎(例如肩膀的鈣化性肌腱炎)常出現很明顯的紅、腫、熱、痛,或是關節水腫(例如膝蓋的滑囊炎)腫脹到走路都出問題,或是關節沾黏(例如五十肩)導致晚上睡覺時被痛醒。這時候打針的主要目的就是止痛消炎,迅速減緩疼痛,讓病人可以好好休息。

2. 收畫龍點睛之效:經過一段時間很有耐性的治療已經開始慢慢好轉,原本大片疼痛的部位慢慢縮小到只剩下一小點,但剩下來的卻一直停在那兒沒有好轉。例如肌筋膜疼痛症導致一大片上背部都在痛,慢慢好到只剩下脊椎上小韌帶的發炎,脖子轉動時還是會卡會痛,造成很大的困擾。這時候如果直接注射類固醇在受傷的韌帶上,就有可能就疼痛全消。

3. 達推波助瀾之效:很多足底筋膜炎的病人都知道,腳跟痛可能無法治本,只要可以比較不痛就好了,但因為工作因素無法好好休息,即使乖乖去做復健的效果也不盡理想。這時後在病灶處直接注射類固醇,可以加快受傷部位發炎物質的清除,可以讓病情的恢復程度從原本的四、五成忽然跳到八、九成,有效提高治癒的機會。

類固醇的覆舟效果:

有摧枯拉朽之效:剛打完類固醇後,肌腱會脆弱、肌肉耐受性降低。在同一部位反覆施打類固醇,也可能會造成骨骼骨質密度的流失、還有肌肉及軟組織的萎縮。如果打類固醇的時機、位置、劑量不對,只要有一個意外再發生,或是身體過度勞動,就很有可能發生肌腱斷裂或是骨折。所以施打類固醇後,我一定會再三叮嚀病人: 「打完針會比較不痛,只是代表發炎狀況減輕,但並不是代表傷已經好了。剛打完針組織可能會更脆弱,這時候反而要更小心,所以務必在二周內不要劇烈或長時間運動。」

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後遺症,建議類固醇注射在半年之內於同一個部位不要施打超過三次,而且每次要間隔一個月以上。還有些情況並不適合類固醇注射治療,像是注射部位皮膚有細菌感染,或是關節內有細菌性關節炎、關節本身不穩定、換過人工關節等。有罹患菌血症、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本身有凝血問題的病人,也不適合用類固醇注射來消炎止痛。

另外,類固醇注射不應該是疼痛時治療的第一個選擇國外的醫學報導建議,應該在適度休息並接受口服藥物、復健、使用輔具等保守治療無效之後,才考慮局部注射類固醇。千萬不要因為求快而造成濫用。

如果你對類固醇注射心有疑慮,甚至排斥打針,你可以直接和醫師講明,一點都不需要覺得不好意思,畢竟被打針的是你而不是醫師。還有很多治療的方法可以幫你治好疼痛問題,打針不是唯一選擇。

越是慢性的疼痛,其原因越是多元,越要找出致病的種種因素才有機會根本復原。專業復健科醫師可以為你做完整的評估,找出致病的因子,同時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來解除你身體的疼痛。即使要使用類固醇注射也會謹慎施行,可以利用超音波導引確實打在病灶部位,不會破壞週邊組織;更會幫你好好把關,把類固醇注射「用對時機、用對位置、用對次數」,不僅要對症下藥,更要把後遺症降到最低。

 

from: 林頌凱 醫師,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應學校的邀請,對幾百位學生做健康講座,還好內容夠生動有趣,沒有人睡著

 

P1360236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        [員林-禾沐物理療所]

網球肘的成因

網球肘的正式醫學名稱是「肱骨外上髁炎」,是肌腱炎的一種,意思是指伸腕肌腱的發炎,因重複性或突發性收縮,造成肌腱在骨頭附著處發炎,患處通常會發熱、腫脹和疼痛,常見於需要反手擊球的網球選手,所以才被稱為網球肘。

每當患者的手指、手腕或手臂用力時(例如提取重物或擰毛巾時),會引起前臂肌肉疼痛,患處外部腫脹。它是一種慢性勞損所致的痛症,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冶療,此疼痛病症會持續惡化,可導致手肘的活動能力受限,加速退化的惰況,甚至在休息時也會感到疼痛;嚴重者,發炎的軟組織可以擠壓到附近的神經線或導致周邊肌肉委縮。

 

較易患上網球肘的高危險人士

  1. 患者以40歲人士居多,工作上時常需要前臂經常用力旋轉、反覆敲打或搬重物的人,經常性重複工作步驟的人士,造成伸腕肌群重複且快速的收縮,時間一久,容易造成傷害而發炎。
  2. 運動員:包括網球、乒乓球、羽毛球、高爾夫球等。

 

此外,還有一些特別因素會患上網球肘的機會:

  1. 頸部的脊椎骨及上肢關節移位,壓到神經線。
  2. 因為退化及軟組織柔韌性不足,便容易扭傷伸腕肌腱,引致發炎。

 

從手部外觀來看,手肘外上髁處有局部紅腫。理學檢查發現:

1. 外上髁除脹痛外,還有明顯的壓痛點。

2. 腕伸肌阻力測試,會有疼痛從外上髁傳導到手腕處;被動做腕屈曲時,疼痛感轉為緊繃。

3. 手肘伸直彎曲皆有明顯受限。

物理治療方法

目前常見的物理治療方法,大致分為以下數種:

1.冷、熱敷:急性期先採取冰敷,降低發炎。待腫脹消除可採取熱敷,減少肌肉緊繃,促進血液循環。

2.徒手治療:腕伸肌群治療應減少肌肉纖維化,增加組織延展性,評估是否有代償受損肌肉,一併治療。

3.關節鬆動術:避免肘關節囊沾黏,增加關節活動度。

4.電療:降低疼痛,促進肌肉纖維修復。

5.貼紮法:促使腕伸肌放鬆

6.自我運動:訓練腕伸肌的肌力以及自主肌肉的牽拉。

牽拉的動作:患側手打直,另一手握住患側手,往掌側牽拉,停3秒放鬆。一天2回,每回10次。

牽拉的動作牽拉的動作:患側手打直,另一手握住患側手,往掌側牽拉,停3秒放鬆。一天2回,每回10次(圖左)。 圖/詹士篁提供

肌力訓練:將手置於桌面上,握住裝水寶特瓶,手腕上抬,然後放鬆。一天2回,每回10次。寶特瓶裝水量,以動作不會感到不適為主。

 

肌力訓練肌力訓練:將手置於桌面上,握住裝水寶特瓶,手腕上抬,然後放鬆。一天2回,每回10次(圖左)。寶特瓶裝水量,以動作不會感到不適為主。

盡快接受正確的矯正治療, 往往因為病情拖延愈久, 相對地治療時間也愈久。

 

 

預防方法

1. 在長時間的工作或運動時,應在運動或工作進中予以多次的休息,並在運動或工作前後施以伸展運動以減少症狀產生。

2. 注意日常工作或運動的姿勢,切勿長時間重複或過度做同一運動,有需要時可配戴手肘護具

3. 做任何運動前,應做好手肘、手腕的伸展運動,減低受傷的機會。

4. 球類運動的愛好者(如網球員或羽毛球手),運動時必須姿勢正確,每次練習不得超過1小時

5. 家庭主婦買菜時,盡量使用手推車,少用提籃;以手提重物時,必須注意手腕姿勢,不可背屈。

6. 注意正確握鍋鏟、菜刀等工具的的姿勢,手腕可稍彎曲,減少手部受力。

7. 拖地時,腿部略彎,以腰腿力量帶動肩膀、手臂,而不是只用手臂的力量來拖動。

8. 因工作所引起之網球肘應立即減少工作量,以免病情惡化

 

 

 

From:

http://www.hongkong-chiropractors.com/tennis-elbow.html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7/1415512

http://www.good-bone.com/tennis-elbow/

http://www.aidmytenniselbow.com/_img/tennis-elbow-physical-exam.png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b/Tennis_Elbow.png

https://s-media-cache-ak0.pinimg.com/originals/80/18/3f/80183fbd5bb88fab53bc2dc24c876d29.gif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泳是很好不傷關節的運動      [員林-禾沐物理治療所]

上一篇文章提到盡量避免蹲下的動作,可藉由鍛煉腿肌如騎單車、游泳等運動來強化腿肌,有助減輕膝關節負擔,減少關節壓力。

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承受重量愈多,軟骨磨損的機率也愈大,肌腱也容易受傷,膝關節退化較快。

根據統計,躺下來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零,站起來和走路是體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階梯是34倍,跑步是4倍,打球和上籃是6倍,蹲和跪是8。試想一下,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上一格階梯,膝蓋就要承受240公斤,如果是蹲跪,則要承受到480公斤之多。 
     所以走路、室內腳踏車、游泳、水中運動,多元組合,是保養膝蓋最好的方式。

以下是游泳用到的肌肉

 

 

 

 

From: 康健雜誌98期,apple,《鍾佩珍復健教室》,原水文化出版

http://www.arenawaterinstinct.com/wp-content/uploads/2016/10/freestyle_muscles_FB.gif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工關節登錄 免二度動刀   [員林-禾沐物理治療所]

我率亞洲之先推新制 病患可查院所置換成效      

 

人工膝關節。

中央健保署開亞洲先例於今年推行「人工關節登錄制度」,鼓勵醫療院所將膝關節置換術等七項手術的植入物,及患者身高、體重等資料上傳該署,院所每傳一筆可獲獎勵五元;該署指此制可望改善置換關節品質,預計明年將患者二度進行關節置換紀錄公開上網,讓民眾知道哪些院所換的關節用較久,當成就醫參考,避免一換再換,最後真的不良於行。

健保署昨邀秀傳醫院副總裁、骨科醫師古鳴洲說明人工關節登錄制。現逾二十國實施此制,如英國實施十年,擁有全球最大人工關節登錄資料庫,因資料豐富,得以在二一一年向全球發布某廠產品有風險的警訊,使不少人免於二次手術之苦。 

屢次置換恐殘廢

起源國瑞典則於一九七九年實施,統計推行該制後,有效使人工髖關節再置換率由一成七降到百分之七。據健保署資料,全膝關節、全髖關節、部分關節等七種主要關節置換術,全台去年共進行約四萬八千例;若進行關節再置換,每次手術費用平均會比第一次多兩萬到三萬元。
        民眾不要以為人工關節「壞了再換就好」,因每次置換,醫師可能會削去部分骨骼,若一換再換,到最後可能根本沒得換,就真的會不良於行;透過登錄制,有助健保署掌握關節置換率偏高的院所或族群,並設法改善。 

 

北榮手術量居冠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目前健保給付的各項醫材中,僅人工關節採登錄制,未來擬將登錄制擴及人工水晶體等多種醫材;針對關節置換手術,該署現僅於網路提供術後感染率及再住院率的查詢,明年加入再置換率的紀錄後,資料會更完整。
健保署昨也列出今年一到六月關節手術量前十名醫院,前三名依序為北榮一千五百二十二例、林口長庚醫院一千四百零七例、台北郵政醫院六百六十五例;龍頭台大醫院收治患者雖多,但該類手術同期僅進行五百一十三例、排第七。該署指某些較小醫院因有知名骨科專家,吸引患者前往,造成手術量與大醫院並駕齊驅。 

護膝蓋避免蹲下

健保署統計七種主要關節置換術中,膝關節置換約佔五成,比率最高;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建成提醒,要保養膝關節,平常須盡量避免蹲下的動作,同時可透過騎單車等運動來強化腿肌,有助減輕膝關節負擔。 

 

 

人工膝關節置換示意圖

人體原有的膝關節因磨損而不堪使用,須先將骨頭兩端削去部分骨骼,再安裝人工膝關節。

 

膝關節保養注意事項

盡量避免蹲下,減輕膝關節負擔
上公廁盡量選坐式馬桶,尤其50歲以上女性更應注意
若因務農或有園藝等嗜好須久蹲,建議使用小板凳,坐著活動以保養關節
增加關節活動度,可仰躺著反覆抱膝,也可藉由鍛煉腿肌如騎單車、游泳等,減少關節壓力

彎曲關節同時鍛煉腿肌的動作如深蹲等,要盡量避免

 

from: apple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十肩婦去推拿 手筋斷     [員林-禾沐物理治療所]

心臟夠強去找傳統整復館 建議還是要找專業人員或治療師

 

罹患五十肩的婦人經整復館按摩後整隻手瘀青。翻攝畫面

      台中市大里區一名65歲張姓婦人罹患五十肩,經朋友介紹到新北板橋一家傳統整復館按摩,沒想到竟然被拉斷手筋;業者表示婦人按摩後隔3周才說手筋斷掉,除了要求付看護費,還要「終身保固」,只能走訴訟途徑解決。

整復館業者喊冤

      張姓婦人說,今年621日到這家傳統整復館,由翁姓老闆娘按摩治療,一陣推拿後,雙手瘀青,痛到無法上舉,但翁女認為只是按摩後的正常痠痛,到藥房買了肌肉鬆弛劑給她服用,起初還覺得好一些,持續吃藥卻沒用。 
      患者到醫院檢查,赫然發現雙肩關節脫位,肩旋肌腱板也斷裂,須進行手術及長期復健;婦人的媳婦吳小姐說,業者一開始兩度到台中來探望,因懷疑婆婆是被按摩業者以不當的暴力拉扯手法捏斷手筋,業者拒絕認錯,實在很沒良心。 
      業者表示,對方事隔3周才說手出問題,也提不出證明是按摩造成,卻要求她每天支付2千元,日後再發生問題也要負責,讓她無法接受;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科主任趙明哲說,五十肩是因為民眾的關節囊沾黏,若直接透過外力「硬喬」,恐怕會導致關節囊破裂甚至脫臼,屆時就得仰賴外科手術修補 

 

from: apple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梨狀肌症候群」多下肢痛 

          年約50歲的李太太,長時間坐在書桌前辦公,沒有運動習慣,最近也沒有跌倒或外傷,卻突然連續2天感到左臀、左後大腿疼痛,且一路延伸到小腿麻、痛,甚至有抽筋的感覺。就醫時,還得在先生攙扶下跛行步入診間。

          患者原以為是腰椎退化或坐骨神經痛。檢查發現,患者沒有腰部不適,僅左臀有明顯壓痛點,疼痛感從左後臀向下延伸,髖關節彎曲時也會疼痛,因此研判不是常見的腰椎或脊椎椎間盤凸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而是「梨狀肌症候群」。經口服消炎止痛藥與肌肉鬆弛劑,並搭配梨狀肌伸展復健,不適症狀即獲得明顯改善。

梨狀肌是臀部的深層構造,為帶狀、扁平的肌肉,可穩定髖關節,包括走路時的重心平衡及絕大部分需要下肢的運動都會牽涉到梨狀肌;而坐骨神經通常位於梨狀肌下方,因兩者緊鄰,當梨狀肌發炎、腫脹,就容易壓迫、刺激坐骨神經,因此像李姓患者因梨狀肌發炎導致臀部疼痛,進一步壓迫到坐骨神經而引起腿部痛麻。

除了反覆、過度運動及外傷直接撞擊長時間固定姿勢壓迫也會造成梨狀肌症候群,尤其坐姿歪斜、翹腳、桌椅高度不合適,更容易導致梨狀肌症候群。

治療方式包括:口服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熱敷、電療、梨狀肌伸展運動、類固醇注射等,少數患者需要手術切開放鬆梨狀肌。

平常應避免長時間坐太硬、太矮的椅子和翹二郎腿,坐姿一段時間就要起身伸展臀部和大腿肌肉,梨狀肌症候群則多為單純下肢疼痛,因此仍應盡速就醫由專業人員檢查,給予最適當治療。

 

 

 

 

From:自由時報,website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piriformis+syndrome&espv=2&biw=1536&bih=761&tbm=isch&source=lnms&sa=X&ved=0ahUKEwiD3YTnmuHOAhUBRZQKHYA3B1QQ_AUIBigB#imgrc=kDG7M1ZbGB1kRM%3A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piriformis+syndrome&espv=2&biw=1536&bih=761&tbm=isch&source=lnms&sa=X&ved=0ahUKEwiD3YTnmuHOAhUBRZQKHYA3B1QQ_AUIBigB#imgrc=alYbYWuP4O77VM%3A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肌 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員林-禾沐物理治療所]

undefined

                 

undefined

王同學是一位十六歲的高中學生,就診前一天參加網咖舉辦的線上電玩大賽,過關斬將獲得冠軍,前後聚精會神坐在電腦前大約十一個小時。賽後他才發現頭部無法順利轉向右側,返家後父母親給予普拿疼服用但無效,因擔心是否比賽激烈導致腦中風而至門診求診。

詳細神經學評估後認為不像腦中風,再進一步做肩頸部的檢查發現王同學頸部活動度明顯受限,特別是轉向右側會引發明顯的疼痛;另外手臂平舉會引發肩膀的疼痛,右側斜方肌與三角肌有明顯「引痛點」及「繃緊肌束」,三角肌肌腱處則有壓痛點。我們給予診斷為:右側斜方肌與三角肌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以及三角肌肌腱炎。

  根據健保局統計,關節軟組織疼痛為門診就診人次第三多的疾病種類,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及腸胃道疾病。而其中肩頸酸痛的盛行率為55%,也就是超過一半的人口在一生當中曾有過肩頸酸痛的經驗,而且這個比率隨著現代人工作及生活型態越來越緊張有逐漸升高的趨勢。

最常見的肩頸酸痛原因為肩頸部拉傷及扭傷(佔70%),其他依據不同年齡層的原因包括頸部椎間盤病變、頸椎各種關節炎、肩頸部神經病變以及較少見的感染、腫瘤等等;至於腦中風或血管硬化則很少單純以肩頸酸痛或脖子僵硬作為臨床表現。

  肩頸部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也是常見的肩頸酸痛原因,但是這個毛病很少單獨存在。上述導致肩頸酸痛的疾病當中,有一半是以「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做為主要的臨床表現,而且即使原來的肩頸部疾病已經痊癒,「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仍會繼續做怪,甚至於反客為主進一步引發身體其他部位肌肉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導致棘手的慢性疼痛。由於「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有這樣的特性,使得這個毛病反而成為復健科門診當中身體各部位最常引發慢性疼痛的原因!

  什麼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呢?簡單的說是人體骨骼肌因為「過度使用」而產生肌肉疼痛的現象,以及各種相伴的臨床症狀。但這個毛病不是肌肉本身的發炎反應,而是因為附近組織的病變使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因為過度收縮導致肌纖維產生能量危機,最後讓肌肉變成一種繃緊的狀態,並且引發肌肉疼痛。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臨床特徵包括局部的肌肉疼痛、疼痛的肌肉裡頭有「繃緊肌束」與「引痛點」、按壓「引痛點」時則會引發肌肉特定的「轉移痛」,同時肌肉與關節的活動度會因疼痛而受限。以上述電玩小子疼痛的斜方肌為例,按壓肌肉上頭的「引痛點」(如圖一打X處)時會引發頭部、枕部、肩胛骨之間或手臂的疼痛(如圖一紅色區域)。其他常見的肌肉如菱狀肌、提肩胛肌、胸鎖乳突肌、後頸肌群、棘上肌等等,引發的轉移痛位置亦各不相同。雖然「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西方醫學的觀念,但在中國歷史上唐朝醫家程思邈發現的「阿是穴」則是因為醫師按壓此穴時,病人會因為疼痛,發出「阿,是!」的叫聲而得名,這兩者之間應有十分密切的關聯。

  肩頸部「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診斷目標在於確定疼痛來源,也就是找到「引痛點」的位置,同時也要找出誘發肌肉疼痛的原因,如頸部拉傷、關節炎、長期不良姿勢、心理壓力等等,因為治療除了急性期的止痛並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度之外,要除去誘發原因才能獲得長期的療效,避免肌筋膜疼痛的復發。診斷時醫師通常會由病史的詢問開始(可以獲得七、八成的診斷),之後會進行全身性的身體與神經學檢查,如果沒有全身性的疾病則會將焦點回到肩頸部疼痛的區域,找出確切的引痛點位置。

至於要不要照X光、抽血、做神經電生理檢查則視臨床檢查後有無懷疑關節炎或神經病變而定,通常單純的肩頸部「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只要醫師細心的臨床檢查即可診斷,不需再做其他實驗室的檢查。

  一旦確定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時我們會直接針對「繃緊肌束」與「引痛點」來治療,主要目的在於減輕疼痛、放鬆肌肉並恢復正常的頭頸部活動度。

治療方式包括復健物理治療(如熱敷、引痛點超音波治療、肌肉電療)肌肉伸展術(拉筋)肌肉深層按摩術、引痛點注射等等。

至於病患的自我治療計劃則包括姿勢的矯正、規律執行肩頸部自我肌肉伸展術與肌肉等長收縮術。而消炎止痛藥物與肌肉鬆弛劑則屬於短期治療所需。

  很多病人會擔心肩頸酸痛需不需要開刀治療,其實70%以上的病患只需保守療法即可達到症狀的緩解。肩頸部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可以治癒的毛病,但如果未診斷出可能會反客為主變成棘手的慢性疼痛症。九成以上引發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疾病可以用保守療法治癒或控制,除了止痛之外醫師會根據個人情況設計各種復健運動治療,通常可以獲得長期的療效。

對於人數日趨成長的網咖族我們則建議,除了座椅對於背部、手肘要有適當的支撐外,桌椅、螢幕高度也要恰當,如此才能獲得良好的人體工學機制;此外至少每小時要有十分鐘的休息,進行簡單的頭頸部關節活動與肌肉伸展術。這樣一來在休閒娛樂的時候才能避免各種肩頸酸痛與「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from: http://www.kgh.com.tw/health/12.html     陳柏宏 醫師

http://www.osteopathy-chronicpain.com/uploads/3/1/6/7/31678407/23085_orig.png

http://i0.wp.com/www.philipcaruso-story.com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上次腰痠背痛是什麼時候嗎?   [員林-禾沐物理治療所]

根據統計80%以上的人都曾有腰痠背痛的經驗!許多人因腰痠背痛,花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就醫,有人症狀減輕甚至痊癒了,但還有一群人卻總是「好不了」,而且復發的頻率日趨頻繁,症狀一次比一次來得嚴重!

退化性關節炎、椎間盤突出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究竟為什麼會腰痠背痛,因為我們每天都在做導致腰痠背痛的姿勢,如三七步、翹腳、彎腰做家事等,這些習以為常的動作都會引發腰痠背痛!萬芳醫院復健科主任張光華說,除了錯誤的姿勢外,退化性關節炎、椎間盤突出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脊椎是從上而下穿過背部中央,是頭和身體的主要支柱,脊椎約有24塊「椎骨」組合形成,由側面來看呈S的曲線,每個椎骨之間都分布著「椎間盤」,椎間盤像彈簧似的,它可以減輕來自地面的衝擊,簡單來說,椎間盤的存在是為了要吸收和平均分散脊柱所承受的外來壓力。

 

 

 

那,高階檢查(如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呢?張光華強調,由於每個人對治療反應效果都不盡相同,經過治療仍沒有緩解、甚至惡化,才需進一步的檢查。 

 

維持正確姿勢最重要

面對腰痠背痛,若確定是「肌肉方面」的問題,急性期會開立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緩解痠痛不適,但請勿長期服用止痛藥,將影響肝、腎功能。此外,適時的利用復健的物理治療如熱敷、電療,約2~3週左右亦有改善的效用。

有椎間盤突出、腰椎骨性關節炎者,除了可以利用上述的治療外,還會安排「腰部牽引」(即拉腰),減輕神經的壓迫,緩解症狀。「若腰部牽引效果不理想,就應考慮手術治療,」張光華說。

然而,絕大多數的腰痠背痛原因,來自於錯誤的姿勢,人的身體如同房子,每個部位都是重要的角色,當姿勢錯誤時,就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因此維持正確、隨時校正你的姿勢,才能徹底改善腰痠背痛的問題,預防腰痠背痛復發。

 

 

 

參考資料from: 今周刊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暖身拉筋逾30  秒 運動恐更無力          [員林-康鉅徒手保健]

過去體育課老師都有教,運動前要暖身才不會受傷,有人甚至認為要拉筋拉到痛,才算把筋拉開。但最新研究顯示,拉長肌肉超過30秒,肌力可能降低約15%,且運動時更容易疲勞

台灣物理治療學會今天舉辦第41次年會暨學術論文研討會,台灣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研究所學生賴冠帆發表「系統性文獻回顧動態伸展技巧對於爆發力之立即見效」研究成果,發現若運動員以靜態伸展暖身,運動成效將比動態伸展者低15%

賴冠帆表示,以短跑30米衝刺為例,靜態伸展運動員的成績約為3.3秒,但動態伸展者則可達3.1秒,在分秒必爭的賽事中更顯其重要性。

靜態、動態伸展有何區別?研究指導老師、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講師柴惠敏解釋,過去小學、國中體育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各部位4個8拍的拉筋,就是「靜態伸展」;「動態伸展」則是縮短拉筋時間,例如常見的弓箭步,一蹲下去就要上來,不過度伸展肌肉

柴惠敏說,傳統觀念認為運動時力量來自肌肉收縮,才會以靜態伸展拉長肌肉,不過,自1990年開始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肌腱」可能才是力量來源的關鍵,肌腱就像一條橡皮筋,一旦伸展、拉筋超過30秒,就可能出現疲乏,肌力不增反減

路跑等運動正夯,民眾應如何正確暖身又不降低運動效率?柴惠敏表示,運動前的熱身應以「動態伸展」為主,每次至少做
30分鐘 ,可活化肌肉、使肌肉更有彈性

如擔心運動完鐵腿,「收操比暖身更重要」柴惠敏強調,運動後肌肉、筋膜變緊,多餘的水分及酸性物質一時排不出,堆積在體內就會造成酸痛,應進行20分鐘「靜態伸展」,將肌肉拉開、加速代謝,比較不會出現鐵腿等不適症狀。

 

pic from evehow

from   中央社

文章標籤

禾沐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